浏览数量:10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 2020-03-30 来源:本站
本期分享人
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 郭娜
课题名称
伙伴学习在小学中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课题缘起
“你学会了吗”?“当听到原地踏步走后,要记得先出左脚哦”。没错,这就是一节三年级队列队形的练习课,可能你还会疑惑“为什么三年级的学生还在强调队列队形的问题”。是的,我也在怀疑“无论我怎么示范亦或是口令引导,孩子们还是会出现‘先右脚后左脚’的弊病”,这该如何是好?当下第一反应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此基于队形就近原则的四人一组模式便在课堂中实施了,果不其然,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就在我感到欣慰之际,小周哭着跑过来跟我讲“郭老师,小王说我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学不会”。是的,这或许是孩子间的无意行为,但我相信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发生在体育课堂中,甚至还会出现“强者垄断一方”、不善言辞的成员被边缘化等问题,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动脑筋想想“该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戴校朋友圈的一段课堂记录犹如拨开云雾见月明一样,为何我不能将“伙伴学习”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呢,况且当下“伙伴学习”主要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学科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但缺鲜少涉及到体育课堂。基于此,“伙伴学习”成为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亟需解决实际教学困境的情况下,无论是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自发式学习行为,还是《学记》“独学而无友,孔陋而寡闻”的督促性的伙伴融合,再到佐藤学认为的“不关注儿童交会的地方便不会有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亦或是习近平新时代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看到了“伙伴学习”愈发的有生命力,显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是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
此外,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在倡导“立德树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高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而这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归到一线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回归到日常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反观当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虽在理念上一直提倡教师放权,学生自主探讨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是以“老师为中心,部分注意力集中、少数思维活跃学生互动为主”的局面;多数的学生处于观望或欣赏的状态;除此之外,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分组单一化、分工指定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学习力弱的学生,进而形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望尘莫及”的怪圈。那么一个开放多元、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伙伴学习”正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成为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
基于此,本课题旨在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主张下,立足从古至今“伙伴学习”的理论溯源,在探寻当下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现状和亟需解决困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将“伙伴学习”作为改善体育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并在理清“伙伴学习”内涵特征、价值所在及可行性的前提下,构建适合小学中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伙伴组织,及时付诸教学实践和作出有效调整,进而归纳出推进“伙伴学习”的有效策略,最终实现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情感的内化和升华,进而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人人都是CEO”学习样态的形成。
研究目标
1.探寻“伙伴学习”在小学中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价值和意义 。
2.通过研究,构建出小学中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伙伴学习的基本模式,并及时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同时从实践中找出不合理之处并整理出合理的运用措施,进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通过“伙伴学习”的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在帮助伙伴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进而在思维碰撞、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促使深度学习的形成,最终促使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4.通过“伙伴学习”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研究愿景
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具有我校体育课程特色的“伙伴学习”模式,并在实践中归纳出推进“伙伴学习”有效实施的策略,进而促使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情感的内化、升华和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以上是我在个人课题方面的些许思考,恳请得到大家指导。
文字:郭娜
审核:赵仁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