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庄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3-17 来源:本站
温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夹杂青草的气息,在这一切都十分美好的时节,我们观看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爱平在CCTalk栖霞教科研大讲堂主讲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专题。他带领栖霞教育人享受了一场风光旖旎的科研之旅。
每一位老师都认真聆听了讲座,并及时撰写学习心得。
王梦云说:“联系到我个人主持的区级课题,我认为在可操作性这个方面还存在欠缺。我研究的是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这的确是我从日常教学中发掘的真问题。我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在语篇教学中的思维层级不够,他们善于定位信息,却拙于挖掘信息。但是,思维品质的提高是比较难以量化的结果,因此怎样体现研究的成效、丰富研究的成果,值得我好好思索。”
郭娜说:“讲座中,张老师指出教育科研要有问题意识、目标意识、行动意识,其中对问题意识感触颇深。一方面,其折射出来的道理就是告诉我们研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要出课堂的实际问题出发。所以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要多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真实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如果研究问题过大,可以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研究,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的有效性。”
周文昕说:“张教授分享了三个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做教学研究、做高端实践以及做教育科研。这三个路经分别是指日常的教研、专业竞赛以及课题研究。一直以来,在学校与师父的支持下,我在课堂与教学上付出过很多,也通过各类竞赛锻炼过多次,但一直未得深入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及时进行反思。教研认真学习了,赛课精心准备了,可仅仅是参与进去了,我缺乏深入的思考与总结。教科研与日常教学是不分家的,我们不可将教科研与课堂分离,仅做纸上谈兵的教科研,或者做没有兵书指导脱离理论的课堂。每每我的课上完了,我就将相关资料收了起来,其实这样我错过了很多。张教师在讲座中剖析,很多课题、研究的选题其实来源于平时,当我对曾经认真实践过的内容再拿出来反思,其实会发现很多值得研究的新东西,这也会让我的教科研之路不再难。”
盛月说:“张老师说课题选题从哪里来:一是可以从工作实践中摄取,二是从专业“对话”中萌发,三是从课题讯息中衍生,可以参考已经公布的课题,学习一番。我这才发现,我平日里对于自己的教学虽有反思,但是没有深入根本,只看到表象没有深入内里,所以,反思依旧是反思,课题的进度依旧是零。张老师讲述教师选择课题的时候说要思考有研究的价值吗?我觉得自己要思考的是,我要研究的课题到底要解决我自身或是课堂上的什么问题。”
常倩倩说:“将上课、教研做到二者不分家,将课堂变成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主阵地,教师就能从中体会到职业的尊严感。教学需要交流、切磋,而教研就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与同伴交流,向专家学习。教师需要专业切磋,与他人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在互动中迸发思想火花,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成长。如此,教科研才能更好地入手、入脑、入心,个人幸福感满满。 ”
穆文杰说:“课题不是凭空而出的,课题扎根于一节节精心准备的课,在于有意识地进行探究,在与有准备地和学生对话交流,在于有思考地总结和反思。关注日常教学、积极思考反思、掌握课题实时资讯,让课题选题迎刃而解。”
吴震寰说:“当课堂教学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教师和孩子们的思维都会被打开,与此同时,教师的教科研之路也会被打开,因为有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做辅助,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没有问题意识,就做不出真科研,因此,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入手,以“微”入研,为自己的教科研之路添砖加瓦,点亮自己的科研之路。”
吴雨轩说:“清晰有效的指导,伴随着专业化积累,我已上路,并将一直在路上。愿不久之后,便有能够使理论有所作用、反馈的成果,便能够更直观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便能够有所说道的地方。莫名的期待,有所实际收获的那一刹,早日到来。”
张清说:“通过张老师的这段分享,我觉得对于我自己的课题,我可以先从文献搜集入手,进而明确自己到底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此看来,要将课题结题,仅凭一时的“发奋“是不可能的,要将积累做在平时,才是”真研究“。希望我自己能真正行动起来,遵循着大家的指导,努力将自己的课题成功结题。”
齐芳芳说:“张老师的讲座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科研知识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种心理的愉悦与享受。科研来自教育实践,它往往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科研虽然高深却也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领域,这就是我本次听讲座的最大的体会。当然听完讲座后,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身教科研方面的不足。今后,我也会努力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反思,随时随处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争取让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
至真科研,至慧十人。我们,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