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励进幕小】用“心”战“疫”27——“励进话吧”:珍爱地球(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浏览数量:5     作者:王婷     发布时间: 2020-04-22      来源:本站

2020年,我们生活的地球似乎生病了,回望这短短的4个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澳洲大火蔓延、南极气温首次突破20度、东非沙漠蝗虫成灾……这些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新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的安全需要我们来守护。今天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1970年地球日活动

让我们通过一则小短片来了解世界地球日吧!(请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环境破坏、酸雨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环境的好坏关乎着各种生物的生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世界地球日的提出让人类开始重视对地球的保护。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2. 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3.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4. 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5. 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6. 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

7.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

8. 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9. 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10.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

地球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环境,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让我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