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5 作者:陈雅 发布时间: 2020-03-24 来源:本站
本期分享人
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 陈雅
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始建于2000年,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省实验小学。毗邻浩荡大江,背倚苍郁秀山。学校践行行知教育思想,坚持“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励学敏行 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励进”教育特色,提出了“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给童年留下温暖的记忆”的办学主张,明晰了“用思想引领发展;用文化浸润校园;用精神凝聚力量;用智慧成就品质”的办学路径,坚守儿童立场,追求教育本真,积极倡导人人都做“励进小先生”,“每天进步一点点”,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2018年10月18日,幕府山庄小学青年教师“励进百分”俱乐部正式成立。目前,俱乐部共34位成员。俱乐部的活动宗旨是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丰富青年教师业余文化生活。俱乐部活动形式是“励进百分论坛”,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间100分钟。活动目标是“百分百!”,活动追求是“向上,至美!”,俱乐部口号是“动起来,有你有我更精彩!”。
2019年9月,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度身定制了一套发展规划,并提出“一人一题一课一成果”的发展路径,助推青年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本季我们将分享大家在个人课题申报方面的经验与收获。
课题名称
利用儿童诗促进小学高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研究
课题缘起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前习俗水平”向“习俗水平”转化的重要阶段,学生会在中低年级阶段逐渐形成道德观念,积极支持并维护集体制度,遵从道德要求,成为一个“好孩子”。在中高年级阶段逐渐形成法制观念,维护社会秩序,倾向于成为一个“好公民”。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与法制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内容枯燥的现象。怎样才能打破这个僵局,为课堂注入一份活力呢?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量。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这就告诉我们生活场景包含了很多的教育选素,同时在教育中融入生活的情境,也可以让教学充满生动的艺术。由此我想到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我们也可以融入生活的元素,那什么样的生活资源适合我们幕小的孩子,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呢?
诗歌天然的和儿童有着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些诗的品质,所以儿童诗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作为幕小的孩子,儿童诗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围绕儿童诗教学,学校拥有一项省级在研规划课题《润泽童年生活: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去年底,我校“幕语童诗”项目被评为我区特色项目。每一个幕小的孩子都在诗歌的润泽中优势成长,每一位幕小的老师都在投身诗教的路上同时受益。而且儿童诗的显著特征就是向善向美,素材均来源于热气腾腾的生活,是儿童认知世界的一种真实的个性表达。因此我认为,以儿童诗为媒介,将儿童诗的优势适时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将对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促进学生对自我、对世界的正确认知等大有裨益。儿童诗教学,是具体良好研究基础的、极富校本特色的一个研究生长点。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觉得可以尝试着将儿童诗引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中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结合小学高年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及班级实际情况,开发特色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出结合儿童诗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2.通过研究,丰富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增强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教师研究教材、学生和课堂的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3.通过研究,在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指导下,构建生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学生学有用,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正意义。
研究愿景
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托我校的诗歌教育,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儿童诗德育课程资源,引发学生关心生活、关注世界,在诗意的润泽下实现真正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于个人课题的些许思考,恳请得到大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