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励进幕小 教学前沿】让数据会说话:一年级《数据分类》单元作业设计开启数学实践新体验 ——幕府山庄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庄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5-08      来源:本站

2025年58日,我校数学教师凌巧就一年级下册《数据分类》单元作业设计进行分享,该设计紧跟新教材改革方向,将原本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下沉至一年级,通过生活化情境与实践性任务,让刚接触数据概念的小学生在分类活动中构建统计思维。这场聚焦低龄段数据素养培养的作业设计汇报,为基础数学教育提供了 “做中学” 的创新范式。

·教材改版催生新设计,三维目标构建认知阶梯

凌老师首先阐释了教材调整的背景:新教材将《数据分类》从二年级下册前移至一年级下册,更注重通过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团队确立了 “知识 - 技能 - 思维” 三维作业目标:

目标

单元作业目标

学习水平

核心素养

了解

理解

应用

知识巩固目标

强化学生对分类标准的理解;

按给定或自定标准对事物分类


   数感、

量感

技能强化目标

借助多种操作,提升熟练度;

能规范使用符号、图画等表示分类结果


 符号意识、几何直观

思维拓展目标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能根据分类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与推理。


 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推理能力

 

知识巩固:要求学生理解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如能按颜色、形状等不同标准对文具分类,同时渗透数感与量感培养;

技能强化:通过符号记录(如用 “○” 表示苹果数量)、图画表征等操作,提升分类结果的表达能力,培养符号意识;

思维拓展:设计 “书包整理”“冰箱分类” 等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应用与推理能力。

这一目标体系既贴合新课标对 “实际应用” 的强化要求,又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 “以直观操作为主” 的认知特点,为作业分层设计奠定基础。

·三级分层作业:从标准认知到生活创想

作业设计以 “基础 - 能力 - 实践” 为脉络,构建阶梯式任务体系:

 

基础巩固层(3 题)侧重标准内化,如 “按图案种类和卡片形状对教具分类并记录”,通过同一组物体的不同分类,让学生直观感受 “分类标准影响结果” 的数学原理;“用△符号统计已分类的积木数量” 则训练符号表征能力。

能力拓展层(2 题)引入真实问题,“统计班级会跳绳与不会跳绳的人数” 任务中,学生需自主确定分类标准、收集数据并对比分析,部分学生已能使用 “正” 字计数法,初步展现统计思维。

实践创新层(1 题)推出《家庭分类师》挑战,学生需拍摄家中书架、冰箱等场景的分类照片,并设计优化方案。如有的学生将书架按 “故事书 / 绘本 / 工具书” 分类,有的则按 “常读 / 待读 / 收藏” 整理,展现出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任务激活数据意识,跨学科融合显成效

从作业反馈看,低龄段学生对生活化任务表现出极高热情:

整理书包作业中,90% 以上学生能按 “学科 - 用途” 分类,部分学生还创造性地增加了 “常用 - 少用” 维度;

冰箱分类实践涌现出 “冷藏区按食材类型(蔬菜 / 肉类)”“冷冻区按包装方式(袋装 / 盒装)” 等多种方案,部分家庭还将分类过程录制成小视频,形成 “数学 + 劳动” 的跨学科成果;

符号记录环节出现不少童趣表达,如用 “��” 表示水果类,用 “��” 表示玩具类,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符号意识的初步建立。

凌老师特别提到,在 “班级跳绳统计” 任务中,有学生发现 “会跳绳的男生比女生多 2 人”,并主动思考 “是否与体育课练习频率有关”,这种基于数据的简单推理,正是统计思维萌芽的体现。

此次汇报不仅展现了新教材落地的创新实践,更彰显了我校在低龄段素养培养中 “以小见大” 的教育智慧 —— 从整理一个书包到理解数据逻辑,从分类一堆玩具到构建思维框架,让数学真正成为认识世界的工具。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