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在学习中成长

浏览数量:4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7-10      来源:本站

当我踏上三尺讲台时,我就希望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教学能手。在工作的这一年半里,我也在不停的摸索,正值今年共读书目是林华民老师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他以生动的语言与真实的案例,阐述了对教学的独特见解,我从中获益颇丰。

本书收录了作者林华民老师从事中学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的一些个人感悟,通过生动的语言,中肯的建议,为年轻教师更快地适应课堂,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书分为“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独特高效的教学方略”“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五个章节,读后令人耳目一新。从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对自己教学有用的方法。

1.教学中要抓住重难点。

一节课上的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反复强调某个知识点,担心学生不能掌握,到最后教师讲的吃力,学生也听得吃力。记得前段时间进修学校来我校视导,做学生问卷调查时,其中有一题是:哪门学科老师最会拖堂?大部分同学答案都是数学老师。对于我而言,所有的孩子间都存在差异,我常常担心学生不能理解知识点,把知识点或一道题反复几遍,这样常常四十分钟不够用,就导致了拖堂的现象,甚至还导致学生练习的时间少,无法积极参与课堂,学生听得厌烦,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指导要及时。

现在学校每个班级的孩子都比较多,我们对着三十几个孩子上课,常常只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忽略了一些学生。

不久前,我上《认识几时几分》,因为这节课有些难度,我在课上特地让孩子多说说,指名的孩子都会了,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全班都会了。第二天,一个学生家长打电话给我:“老师,我们家孩子怎么都不认识钟,昨天教她两个小时还是不会。”从家中的语言中,我知道这是对老师的“投诉”,与她沟通后,急忙去班上了解所有孩子的掌握情况,发现有五个孩子掌握较差。利用课间空余时间我向这几个孩子重新解释,他们基本掌握。事后我反省自己:如果上课时能及时发现这些孩子,给予适当的指导,他们说不定很快就掌握了;如果不是家长的提醒,这些孩子可能就一直不能理解。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勤于观察。在他们基本掌握后,我还给每个孩子配备了“小先生”,让他们给予学困生帮助,巩固新知识。我们学校的特色就是“小先生制”,这与林华民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教学方法不谋而合。这种方法是转差工作中有效方法之一,能帮助老师给予学困生及时指导。

在工作的一年半里,我始终坚持面批,面批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和难题,比如:有的孩子粗心,造成了作业错误,就可以让他再去检查一下;有的孩子不理解,造成错误,就可以适当的解释一下。对于错误及时的订正,可以让学生记忆更深刻;对于有进步学生的及时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的良好习惯。

3.与学生融洽相处。

林华民老师说:“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喜欢上教师的课,甚至为教师而学,这是教师最低层次又是最不容易实现地教学追求。”在我的教学中,我希望和学生彼此尊重,而不是怕我,我希望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轻松、快乐学习。

在我任教的其中一个班里,有个“小魔头”,他上课不遵守纪律,下课到处乱跑,与同学相处也不是很融洽,所有老师都对他很失望,我也不例外。在对他不理不睬的几天后,我还是忍不住找了他谈心,心平气和的与他交流,我发现他居然愿意和我交流,说心里话。谈完话后的第二天,我发现他表现特别好,坐姿标准,积极回答问题。我想和风细雨般的谈话比暴风雨式的批评要好使的多。

这本书让我最思考最多,也是自己课堂上所欠缺的是林老师所说的共同重温自然美的原则。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但简约不是简单,也不是放纵学生,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学习。曾记得上大学时老师说的话:“一节课中讲的话越少,说明你的课越成功。”林老师追求简单美,他说:简单才是最美的,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最普遍的审美观。只有追求把课上得“简约”的教师,才是有前途的教师。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不停地说,担心学生错过重要内容,但只要我们把课设计好,让学生有目的的参与其中,直观感受,我相信就算说的少,学生也能很好的掌握和理解。

从这本书上学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它为我们新教师更快地掌握课堂教学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读了林华民老师的这句话“教师之所以比父母伟大,因为他们爱的是别人的孩子。”我既感到作为教师的伟大,又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欲望离开课堂。”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不断追求,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成为一流的教学能手。

作者:顾丽丽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