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庄小学 发布时间: 2025-10-17 来源:本站
为深入落实南京市及栖霞区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实验要求,推动数学学科因材施教落地,10月15日,幕府山庄小学数学教研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新型小班制的专项学习。戴春霞书记结合市区两级实验方案核心内容,系统解读新型优质小班制内涵,开展专题微讲座。
·戴春霞校长解读:明晰新型优质小班制核心要义
讲座中,戴春霞校长以栖霞区 “适性赋能” 教学主张与南京市 “高质量因材施教” 目标为核心,从三大维度为数学教师梳理新型优质小班制的关键方向。
在核心内涵上,她明确新型优质小班制并非单纯 “缩减班额”,而是通过 “组织架构、制度规范、运行机制” 的系统建构,实现 “以生为本” 的精准教学。结合幕府山庄小学已有的 “半亩试验田” 课程经验,她强调数学教学需跳出传统课堂局限,将 “生活即教育” 理念融入教学,比如通过真实情境的数学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关键实施路径上,戴校长重点拆解了与数学学科紧密相关的四大举措。一是课程实施,建议数学教师探索 “生活主题微项目”,每学期设计不少于 2 个生活化课题,如 “校园垃圾分类的数据统计”“班级义卖的预算与结算”;二是教学方式,推行 “小先生制” 与小组合作,要求每组不超过 4 人,让学生通过 “讲解解题思路”“带领小组探究” 提升数学思维与表达能力;三是分层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四是评价改革,摒弃 “重结果、轻过程” 的传统方式,通过 “成长档案”“课堂观察量表” 记录学生解题思路、小组协作等过程性表现,尤其关注数学思维的进阶轨迹。
在学校实践重点上,戴校长结合幕府山庄小学已有的 “半亩试验田课程实施手册”“学生成长故事集” 等成果,提出数学学科需聚焦 “差异化教学” 与 “成果转化”。一方面,针对不同基础学生设计 “跨层流动” 机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挑战难度,避免 “标签化”;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将优质课例、分层作业等资源整理成 “数学学科资源包”,推动校内共享,解决 “优质经验难普及” 的问题。
·教师分享心得:锚定教学改进方向
微讲座后,数学教师陈娟、凌巧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学习思考。
陈娟老师表示,此次讲座让她对 “小班制数学教学” 有了新认知。过去设计分层作业时,常陷入 “简单增加难度” 的误区,听完解读后,她计划从 “基础计算、实际应用、思维拓展” 三个维度重构作业体系,比如在 “百分数” 教学中,为基础薄弱学生设计 “商场折扣计算” 的巩固题,为能力较强学生设计 “家庭预算中的百分数分析” 探究题。同时,她将尝试推行 “小先生制”,让学生轮流讲解解题步骤,通过 “教别人” 深化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与戴校长强调的 “教学做合一” 理念高度契合。
凌巧老师则聚焦 “过程性评价” 与 “数智技术” 展开思考。她提到,以往评价学生数学学习多依赖测验分数,忽略了 “解题思路的创新性”“小组协作的贡献度” 等维度。接下来,她将运用 “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学生在小组探究中的表现,比如 “是否提出有效数学问题”“能否帮助同伴梳理思路”,并结合校级 “学生成长档案”,形成可视化的能力发展轨迹。此外,她计划学习区级 “AI 观课与数据治理” 经验,利用简单的数据分析工具,统计学生作业中的高频错题,针对性调整教学重点,让数学教学更精准。
·后续推进:扎实落地小班制教学改革
此次微讲座为幕府山庄小学数学学科推进新型优质小班制明确了路径。后续,学校将以 “分层教学”“资源共建”“评价革新” 为重点,组织数学教师开展 “课例循环打磨”,每三周进行一次 “示范 - 模仿 - 再设计” 的磨课闭环,并联合其他学科教师探索 “跨学科项目”,真正让 “适性赋能” 的理念融入每一节数学课,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