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7-10 来源:本站
今年寒假,我沉静下心来又翻开了《突破平庸:提升教育质量的31个跳板》这本书。严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像我们阐述了想要让自己的教育不平凡,就先要学会突破自己,从而发现不平庸的自己这样一个道理。书中的思路清晰,观点深刻,文风通俗易懂,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1种“跳板”,各有各的妙用,我想结合第一篇情节“跳板”中的两三个“跳板”谈谈自己读过后的收获。
一、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我们已经是一个成人,我们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但孩子与我们不同,世界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每一件在我们看起来平凡不过的事,在孩子的眼里都会有不同的色彩。下雨了,在我们看来只是水蒸气的聚集与释放,而在一些孩子的眼里,也许这代表着天空流泪了;当孩子做了一个看似很傻的事情时,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正代表了他最天真无邪的一面。我们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孩子,而且更应该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看看他们在看什么,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想想他们会思考些什么。只有当我们能够蹲下自己的身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每一次与世界接触所收获的幸福而幸福时,我们才能更了解孩子,也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精神世界的交流。做孩子的好听众,好朋友,和他们一起去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在与世界的接触中,在一次一次的尝试摸索中,孩子们不仅愉悦了身心,更能获得知识的累积。
二、发挥异才,成就教学异彩
我们一直都说孩子是有独立性格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其发展的特殊性。那么,我们是否又时常记得这种特殊性呢?为什么我们总是能听到老师抱怨教过的知识孩子总是忘得很快,老师一遍一遍的回顾,孩子一遍一遍的写,可不会的还是不会,写错的还是会写错,这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出了错?我们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就是想让孩子能掌握这些书本中的知识,能够成为我们眼中的“好学生”。可是孩子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模式,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想法来,因此对待那些“不合群”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多给一些耐心,多和他们交谈,看看他们在想什么,鼓励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下去,并不断地完善,让他的这种异才绽放出美丽的光彩。天下没有不成钢的铁,只要我们会欣赏孩子,会挖掘孩子的潜能,那么我们的教育才会起到作用,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三、做一个“可爱”的教师
回忆那一段刚当上教师的日子,喜悦很快就被繁重的工作所击溃。无法抗拒的文书工作、空中飞舞的纸团、生气的家长、出故障的设备、无法预料的来自课堂里挑战等,常常让我束手无策。那一段日子我感觉整天都是昏天黑地的忙碌,我无暇对孩子们露出笑脸,也许更多的是想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树立好教师的威严形象。孩子们的一点小错误会被我放大,他们怕我更胜于爱我。突然有一天当我看见别的老师与孩子相处的那么和谐温馨时,一种后悔的感觉缠绕着我。我决心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于是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后来当我在遇到其他的问题时,我就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把每一次都当做一种磨练,慢慢的,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很可爱,即使在他们打翻了饭盒,弄脏了桌子时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孩子们只要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那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好回报。慢慢地,我的身边也充满了欢声笑语,每天看着孩子的笑脸,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罗曼·罗兰曾说:“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前进的道路是永无止尽的,所以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要不断地吸取最新的理论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在身心愉悦中得到发展。
作者: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