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始建于2000年,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省实验小学。毗邻浩荡大江,背倚苍郁秀山。学校践行行知教育思想,坚持"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励学敏行 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励进"教育特色,提出了"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给童年留下温暖的记忆"的办学主张,明晰了"用思想引领发展;用文化浸润校园;用精神凝聚力量;用智慧成就品质"的办学路径,坚守儿童立场,追求教育本真,积极倡导人人都做"励进小先生","每天进步一点点",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2018年10月18日,幕府山庄小学青年教师"励进百分"俱乐部正式成立。目前,俱乐部共34位成员。俱乐部的活动宗旨是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丰富青年教师业余文化生活。俱乐部活动形式是"励进百分论坛",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间100分钟。活动目标是"百分百!",活动追求是"向上,至美!"。
本季我们将分享读书与成长的那些故事。
再次接手一年级,并没有我想象中的从容淡定,每天身边依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琐事和不断发生的新状况。即使如此,看着那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天使,每天在我身边蹦跳嬉闹着,烦恼似乎都减少了很多。我喜欢看着他们像花儿一样在阳光中茁壮成长,可是在我的班上却有着一朵成长缓慢的花儿。
开学第一次练习,当我看见他交上来的答案时惊呆了,把他叫去了办公室。等他到来后,我把题目仔细讲给他听。当我满怀成就的把下两句放在那让他填时,他依然填的驴头不对马嘴。这下我再也不能维持淡定了,我教了快二十分钟了,他还是没理解那个方框那里要填被去掉的字。别人教一遍就会的内容,他不会;拼音的学习,他总是学了又忘;很快老师们就记住了那个小小的、闷闷的他。
让我情感再一次起变化的是在家访过后,当我和数学老师七拐八拐了好几个弯,来到了目的地。这是一个不大的院子,竟然住了十五户人家。下午三点多的时候,里面黑乎乎的,她妈妈把我们带进屋里,十几个平方的房子被隔成了里外两间,外面一张床,里面一张床,住了一家五口,爸爸妈妈,两个姐姐,加上他。妈妈说她文化水平不高,辅导孩子有心无力。孩子的二姐比孩子大一岁,我说可以让二姐教教她。她回答说,二姐脾气不好,嫌他笨,会打他。大姐又上初三,课业压力大,也没多少时间教他。看见他趴在家里那张小桌子上,皱着眉头思考作业的样子,我陷入了沉思。
一次和孩子们的共度时光,我翻看了张文质教授所著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书中张教授认为作为教师,我们不是机器的生产者,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我们是在形塑人、影响人、默化人、润泽人,而且是一个具体的人。一切都应该从慢开始,慢的言语、慢的动作、慢的提问、慢的过程、慢的生成、慢的生发、慢的升华,最后再从慢回到原点,教育的原点对人的尊重。
他这朵花没有别的花儿那样艳丽的色彩,芬芳的香味,总是默默地,不声不响地。我所能为他做的,就是当他回答不上问题时,我耐心地等待;当他取得小进步时,我夸张地表扬他;当他完成了我们一个小小的约定时,我用心的为他准备礼物。我相信在积蓄足够的能量后,终会有绽放的那一天。花总会开放的,只是来的稍晚一些。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书中的一段文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至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的反复。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