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励进幕小】【童心慧读·阅读分享】——教师共读第四期05

浏览数量:3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庄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2-29      来源:本站

读书承载智慧,妙悟方明;读书寄托理想,源远流长。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幕府山庄小学开展了“童心慧读”工程。寒假期间我校再次组织教师开展了共读之旅,第五组的老师们共读了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了阅读分享。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mc570e43.jpg

毛小雷校长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m64d5bd4b.jpg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著名课程专家佐藤学教授,从事教育研究工作20年的实践观察研究总结,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日本、美国近万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与学校之中,与教师交流、探讨,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

静悄悄”就教育而言,是“润物细无声”,而革命通常都是轰轰烈烈的。二者结合在一起,通过深入人心,易于接受的方法让教育,更特指是课堂产生自然而然的变革。大多数老师读完这本书后会对倾听这两个字有深刻的感受。佐藤学先生通过实例说明了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而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却是多多发言,我们以为孩子不发言是因为胆小,一味地鼓励孩子要勇敢,大胆发言,却忽略了对他们听的能力的培养。如佐藤学先生所说: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倾听,不仅仅是学生听教师、学生听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倾听学生的发言十分重要。佐藤学先生把倾听学生的发言比作和学生在玩棒球投球练习,我想,教师,就是一个捕手。一个用心的捕手,无论学生投过来的是好球还是差球,都应能准确地接住。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投球的快感,才会激励他们继续投出越来越多的好球。如果我们让学生投出的球掉落在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捡,甚至是没有回应。久而久之,学生还是喜欢投球吗?在我们的课堂上,被我们弃之不接的球还少吗?经常在课堂上有孩子表述“非同一般”的问题,我们一些老师往往会忽略,常会有课后常会这样回答:怕扰乱我的教学思路;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我们还不擅长接球。佐藤学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不擅长接球的老师,应当专心一意地正面直对学生,去接住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不要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作为教师,我们都应努力做一个用心的捕手!因为这样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也是教育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童迎红老师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mafb4222.jpg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与中国读者见面十几年,能从当初在“要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口号基础上开始的“静悄悄的革命”,现正在向追求“素质教育”中学习的高质量迈进。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正可以变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课堂为以探究式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推进“静悄悄的革命”。

如何静悄悄地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呢,在课堂教学中改革以往传统的旧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用创新的方法,用多种联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而应该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赏识儿童

赏识儿童——是创设和谐氛围的前提。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但是,错误的爱,又会变成害,因此,老师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必须认识爱,要正确的爱。而“赏识”就是一种正确的爱。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更多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任——要坚信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抱有成见;理解——老师要对复杂而丰富的儿童世界、千姿百态的心灵之花给予充分地理解;宽容——老师要学会接纳,学会等待,不让学生难堪、扫面子。我们要学会发掘并赏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2.走进学生

江苏行知学校杨瑞清校长说得好,“今天的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走进学生心里的能力。”是的,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试想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又如何去关心爱护学生呢?最近我班一位学生成绩每况愈下,上课表现也不好,我没忍住而当众批评了他,没想到事与愿违,他的表现更不好了。于是我意识到可能另有原因,后来跟他进行了单独沟通才知道他家里出了问题,并帮他一起解决了。而后这位学生的成绩也慢慢上升。看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去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知道学生所想所需。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管理学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的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3.注重实际

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激发兴趣”是教师实现快乐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新鲜事物时,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走进学生时,他带给学生的是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个词,每句话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也终将变得轻松快乐。

4.改变自己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改变自己,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从而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受,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课堂教学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成功的教师就是为此而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 综上所述可知,新型的小学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的观念不断更新,素质不断提高,人格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的小学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

穆文杰老师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b28e6c7.jpg

阅读《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场既充满挑战又富有启示的旅程。身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与我所从事的教育领域没有太大的交集。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都与我日常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书中所提倡的“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让我深感震撼。在信息技术领域,我们常常过于关注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而忽视了与技术对话的重要性。实际上,与技术对话,就是与技术建立深度联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这样的对话,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技术素养,更能让我们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引导学生。书中所描述的“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加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反思。然而,合作和反思同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需要更加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和需求。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以《静悄悄的革命》中的理念为指导,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开放、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而努力。

吴雨轩老师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m57557630.jpg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书中的这段话引人注目。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互相倾听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我们在课堂上倾听学生发言时,一旦他们脱离我们预设的轨道,往往会方寸大乱,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绞尽脑汁地用语言将对话拉到自己想表达的方向上来。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积极地应对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精彩的发言要鼓励,胆怯的发言要启发,错误的发言要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听到孩子的话外之音,并抓住有价值的发言与他们形成对话,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让每个孩子都安心发言,无拘无束地交流。要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教会孩子倾听,以此促进他们思考,教师的倾听是第一步。


张元霞老师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1e6286c3.jpg

《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让学习活动更为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在2022年发布的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对这段内容有了新的解读。

信息科技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了青少年信息科技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数字原生代的青少年正依靠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探究合作和创新性学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便利的数字化环境也潜在地引发了许多挑战,如网络欺凌、数字作弊,以及安全保障问题等。当下处于数字化环境中的每一堂课,课前教师得认真研读新教材,结合新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区别于旧教材“偏向技术传授”的教学设计。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用怎样的具体任务以诱发学生的学习,组织怎样合理、有效的活动,让活动成为引令学生学习的实体。在这一环节上,信息科技教师成为了导演者。

新课改后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重视倾听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理解“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课堂掌控在教师手中,教师就是课堂中的导演者。教师只有做到了“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学生才能“用教科书学,而不是学教科书”。我想,这样的信息科技课堂才是个性的课堂、多彩的课堂。

徐娟老师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1413742.jpg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对一线教师颇有启示,怎样创造以“学”我中心的教学?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启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小学生身心处于未成熟状态,自身的主体性是弱而有限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并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和交往活动,要依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引导作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到知识和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他要做的是: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鼓励学生质疑,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善学”。

周永宏老师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m431866fc.jpg

读佐藤学先生的著作,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读过《静悄悄的革命》,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佐藤学先生阐述的“润泽的教室”“润泽”多么美妙的一个词,在这样一个营造生命自由舒展空间的教室里,师生心灵自由舒展,用有趣的知识相互浸润灵魂,大家都是安心的、愉悦的、自由的、温润的、无拘无束的。

在我的教学生涯里,可曾见过这样的教室?作为教师,我也愿意营造让生命自由舒展的空间,让自自己在“润泽的教室”成长,与学生平等共生,可反思自己的课堂,与之相反的形式主义随处可见。

一、课堂中追求的“顺学而导〞,实则教师把控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顺学而导” 应运而生。表面看起来,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找出来的,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于符合我们自己设计的问题加以重点讲解,其余的则一带而过,甚至假装没有这个问题。正是这种虚假的顺学而导,让学生产生了不断迎合老师的思想,失去了他们自己的思考。

二、课堂中追求的合作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真正落实到我们的课堂中。自主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指导,从而变成了乱哄哄的发言,所以,课堂上呈现的小组讨论,由于自学不充分,合作不深入,常常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流于形式,结果交流效果表面化,很多时候又变成了我们老师的一言堂。

面对孩子们的成长,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耐心听耐心讲,耐心等。烟花要飞到最高点再绽放,这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我们何不耐心等到高考时,再看到他们一飞冲天。不要急于当下,让我们静待花开。

张璐老师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m4be6ced0.jpg

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关键词——“倾听”,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一个切入点。首先,我们要重视倾听。我们的课堂不应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而应是“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其次,要学会用心倾听。小学低年级课堂上小手林立,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还有站着、跳着高举小手的,随着年段的增高,学生就不像低年级那样外显,举手发言的人数也会减少。如果我们只追求课堂氛围的热闹,就会过度依赖那些“能活泼地、明确地发表意见或表现自己的孩子”去活跃课堂,事实上没有用心倾听学生发言。我们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语言,包括他们的身体语言,有的学生表达的速度慢、表达的内容不那么明晰,我们更要有耐心,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未来会逐渐成长起来,进而积极、明确地发表意见和表现自己充满信心。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在鼓励他们发言的同时,也要培养其倾听能力。学生倾听了同学的发言,语言表现会更加丰富起来。

陈雅老师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m63900fa.jpg

《静悄悄的革命》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作为教师应有的敬业、严谨。书中有许多观点都令我受益良多,对我触动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到我们要去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活动的、合作的学习其实我们并不陌生。这个反思的学习又该如何体现呢?现在提倡我们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回顾自己思考过程的习惯,在回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和失,并总结经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问一些:想一想,你是怎么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你为什么没有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你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更多地是追求那种热闹的,积极发言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上一时的沉默,总是担心因此会浪费时间,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总觉得这样的课一定是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参与面寥寥无几便是自己教学工作的最大失败。总是追求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响应的热闹气氛,全然忽视了相互间地用心倾听,好像课堂气氛是否热闹便是一节课成败的标志。于是课堂上经常显得异常活跃,气氛相当热闹,学生都在积极地配合,实际上这也许是教学中的一种假象。教师在无意识中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剥夺了学生创新的机会。其实有的时候无声胜过有声,我们要尝试在课堂中学会留白的艺术,这样我们才能听到孩子们拔节生长的声音。

童心慧读·阅读分享05(3)_html_m790ed711.png

浸润书香,师者先行。在此次共读活动中,老师们不仅分享了读书成果,也激发了阅读热情,夯实了专业基础。学无止境,幕小的老师们将秉承着“终身学习”的理念,继续着“童心慧读”的阅读之旅!

图文:陈雅

一审:赵仁菊

二审:戴春霞

三审:毛小雷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