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庄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9-25 来源:本站
为深化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推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单元作业设计能力与课堂教学水平,幕府山庄小学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围绕 “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学习研讨与 “新燕杯” 磨课指导两大核心内容展开深度交流,全体数学教师参与活动。
一、深学作业设计策略,共探素养培养路径
活动伊始,教研组长朱小华带领全体教师系统学习《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等核心资料,重点解读 “单元作业整体性设计”“情境化作业开发”“跨学科作业整合” 等关键策略,并结合 “因数与倍数”“购物”“测量” 等典型单元案例,剖析传统作业 “碎片化、机械化、实践性不足” 的问题根源,明确 “以素养为导向、以生活为依托、以差异为基础” 的作业设计新方向。
在心得分享环节,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交流感悟。凌巧老师谈到,以往教 “乘法口诀” 时仅注重重复背诵,学习资料中 “因数与倍数” 的分层作业设计(基础概念理解 — 综合方法运用 — 生活问题解决)让她深受启发,未来将以课程视域重构作业,让作业成为素养培养的载体;郭景莲老师聚焦 “生活化作业”,提出借鉴 “小小采购员”“家庭测量小能手” 等设计,让学生在超市购物记录、家具表面积计算中感受数学实用价值;赵恩葵老师则关注学生差异,计划参考 “基础 — 提升 — 挑战” 分层作业模式,为不同能力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刘晓东老师补充强调,作业设计需配套 “过程性评价”,通过记录学生解题思路、跨学科创意,形成 “设计 — 实施 — 评价 — 改进” 的闭环。
整场研讨氛围热烈,教师们围绕 “如何让作业从‘知识巩固’转向‘素养发展’” 展开头脑风暴,最终梳理出 “三结合” 作业设计原则:结合单元核心目标,确保作业系统性;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增强作业实践性;结合跨学科元素,拓宽作业视野,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清晰指引。
二、精研 “新燕杯” 课例,打磨素养导向课堂
为助力参赛教师在 “新燕杯” 竞赛中展现优质教学水平,活动第二阶段围绕参赛课例《数量关系的分析(一)》与《可能性》,组建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构成的磨课团队,开展 “靶向式” 指导,推动课例从 “合格” 向 “优质” 进阶。
磨课团队遵循 “对标课标 — 优化设计 — 细化环节 — 突出素养” 的思路,分两步精准发力:
1. 对标课标,校准教学目标
结合前期单元作业设计学习成果,团队首先对照新课标要求,明确两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针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一)》,确定 “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总共的-第一次运的-第二次运的=剩下的”的核心目标,删除与目标无关的冗余环节,确保课堂聚焦素养培养。
针对《可能性》,明确 “通过摸球、抛硬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随机现象,发展数据意识与推理能力” 的目标,建议增加 “设计抽奖游戏” 的实践环节,替代传统理论讲解,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可能性大小。
2. 优化设计,融入素养理念
团队结合资料中 “情境化”“实践性” 作业设计策略,对课堂环节进行优化:
对于《可能性》,参考 “因数与倍数” 游戏化作业设计,增设 “小组合作设计摸球游戏” 环节:让学生自主确定球的颜色与数量,设计 “摸到红球可能性大”“摸到白球可能性小” 的游戏规则,再通过小组间互动验证,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培养合作能力与推理意识。
此外,团队还针对教学语言、时间分配、互动反馈等细节提出改进建议,如指导《数量关系的分析(一)》授课教师,通过 “追问‘你是如何想到这个数量关系的’” 落实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建议《可能性》授课教师简化过渡语言,为实践环节预留更多时间。
此次教研活动以 “学” 为基、以 “研” 为要、以 “赛” 为促,既深化了教师对核心素养导向作业设计的认知,又为 “新燕杯” 竞赛筑牢了基础。未来,幕府山庄小学数学教研组将持续以教研为抓手,推动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双向优化,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稳步提升。